OUR works

Loop Me (2009) ReMove Me (2010) W.A.V.E. 城市微幅 (2011)Off the Map 身體輿圖 (2012)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Tour│Loop Me│Lisbon│6 Dec 2010 場勘準備

前往劇場工作的路上,沿著石子路,迎面遇上二十八號輕軌電車


爽亮的銘黃色,沉穩的鐵灰色
美麗的葡萄牙里斯本聖路易斯市劇院 (São Luiz Theatre) 外觀

 
 
古典華麗,美得令人屏息的劇場內部

演後座談場地

 認真討論中

以 LOOP ME 為主視覺的藝術節宣傳海報

街頭隨處可見的 LOOP ME 身影







Saturday, December 4, 2010

Loop Me│2010 Lisbon│2nd InShadow Internation Festival

Loop Me 影像獲選為第二屆「InShadow」宣傳主視覺!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Loop Me│2010 Lisbon│「InShadow」錄像、表演與科技國際藝術節


「InShadow」錄像、表演與科技國際藝術節

LOOP ME

演出
時間: 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21 : 00
地點: 葡萄牙里斯本聖路易斯市劇院

大師工作坊
時間: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14:30-16:00
地點:Jardim do Inverno at São Luiz Theatre

工作坊
時間: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14:30-16:30
地點:Motor Faculty of the Lisbon Technical University

LOOP ME

迴圈(LOOP)是電腦程式中的一項指令,意指允許設定的內容自行重複不斷的執行。

身體如何在這複製的過程和迴圈系統中與自己共存?身體如何在極度數位環境中定義當下?當影像 / 聲音/ 舞蹈三者處於自己與彼此的迴圈系統,如何處理現場彼此間正面 / 負面的回饋?如何分處於不同的空間,卻共享同一個時間?

當影像以不斷的迴圈功能展現複製的本質,其中被呈現的身體是什麼?
概念 / 編舞 / 舞者:蘇文琪
聲音:張永達
影像:葉堅步
燈光設計:蘇文琪 / 陳怡仲
燈光執行:劉柏欣
服裝設計:Arco RENZ 
舞台設計:蘇文琪
行政:陳姿尹
協力製作:孫平 / 菉原創意工作室
票務 / 連絡 :
陳姿尹: YiLab.YiLab@gmail.com
http://www.inshadowfestival.blogspot.com/
關於「InShadow」錄像、表演與科技國際藝術節

第二屆「InShadow」錄像、表演與科技國際藝術節,由Vo'Arte主辦,將於12月7日至11日在里斯本聖路易斯市劇院 (São Luiz Municipal Theatre) 展開。Vo'Arte 協會企圖在各種藝術領域間進行互動並促進其間的創造性對話與交流,以加強不同文化社群之間的關係。而在1894年創立的聖路易斯市劇院(São Luiz Municipal Theatre),經過歷史、政治、文化的變遷,在2002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後,成為一個非常活躍的空間,每季有上百場表演,有時甚至一天有高達三 場演出進行。許多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例如Pina Bausch, Terry Jones, Artur Pizarro…等等,或William Shakespeare, José Saramago, David Hare…等人的經典劇作都曾在此演出。

 從2009年起,Vo´Arte 和聖路易斯市劇院(São Luiz Municipal Theatre) 攜手合作「InShadow」錄像、表演與科技國際藝術節的挑戰,期望更進一步創造出一個空間,透過表演及科技來反映身體語言及影像的結合。 「InShadow」經由表演節目,國際短片創作比賽,工作坊,裝置展覽…等活動,來強調跨領域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本次LOOP ME的演出,在藝術總監 Ana Rita Barata 以及 Pedro Sena Nunes 的精心策劃下,將於葡萄牙國定假日12月8日在聖路易斯市劇院登場。我們不僅期待這次LOOP ME可以成功展現台灣新銳藝術們在表演與視覺藝術上的嶄新思維,也希望將他們介紹給更多的國際各界藝術專業人士,讓各種藝術交流持續延續下去。



InShadow –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Video, Performance and Technologies

YiLab. / SU WEN-CHI | TAIWAN // TAIWAN

LOOP ME

PERFORMANCE MULTIMÉDIA // MULTIMEDIA PERFORMANCE

8 DEZ // 8 DEC

SALA PRINCIPAL // São Luiz Municipal Theatre | 21h

Masterclass
9th December, from 2.30 pm to 4pm duration 1h30
Jardim do Inverno at São Luiz Theatre

Workshop
10th December from 2.30 pm to 4.30 pm duration 2h00  
Motor Faculty of the Lisbon Technical University

LOOP ME

  Loop Me explora questões como repetição, verdade, desordem, desaparecimento, comunicação e presença. Como é que o corpo define o “agora” em ambiente digital? O trabalho de vídeo desvia-se da ideia convencional de narrativa cinematográfica, convidando a uma experiência visual que parece mais próxima do olhar sobre a superfície pictórica de uma pintura, onde diferentes apreciações e imaginações de tempo e espaço são compostas em um único quadro de imagem.

Quando o som, imagem e dança são reproduzidos em looping em si próprios e nos outros simultaneamente, como é que eles lidam com os feedbacks positivos e negativos, ao mesmo tempo,

mas em espaços diferentes? Quando as imagens exibem a sua natureza reprodutiva num loop contínuo, pode a dança ao vivo reproduzir-se a si própria?

 Loop Me confronts a woman with a powerful digital environment of continuously reproducing processes and looping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thus questions the physicality and role of the body surrounded by digital processes. It physically explores fields of tens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digital media: repetition and reproduction as opposed to authenticity and truth, as well as order as opposed to disorder or even disappearance.
 In other words, what does it mean in today’s digitalized world to be physically “here and now”?

YiLab. (Taiwan)

Fundada em 2005 por Su Wen-Chi, YiLab está presentemente a trabalhar no sentido de integrar a nova tecnologia com as artes performativas, procurando apresentar novos formatos de apresentação. A filosofia de YiLab é: num trabalho, não há apenas um único director e direcção, apenas conceitos que parecem idênticos mas que na realidade estão em conflito; todos os artistas envolvidos são entidades independentes que podem criar o seu próprio trabalho, expondo livremente diferentes pontos de vista e assumindo uma profunda exploração do significado central do tema. 

Founded in 2005 by SU Wen-Chi. YiLab.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integrating new technology with performing arts, and seeking to present new performing formats.  YiLab.’s philosophy is: in a work, there is not just one single director, only concepts that appear similar but actually in conflict with one another; every involved artist is an independent entity who can create their own work, freely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undertak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core significance of theme.


Conceito Artístico e Coreografia | Artistic Concept and Choreography: SU Wen-Chi
Intérprete e Design de Palco | Dance and Stage Design: SU Wen-Chi

Som | Sound: CHANG Yung-Ta

Imagem | Image: YEH Ting-Hao

Desenho de Luz | Lighting Designer: CHEN Yi-Chung / SU Wen-Chi

Técnico de Luz | Lighting Executor:LIOU Po-Hsin

Design de Figurino | Costume Design: Arco RENZ

Administrador de Produção | Administration Manager: SUN Ping

Assistente de Administração | Administration Assistant: CHEN Tzu-Yin

Ticket / Contact:
CHEN Tzu-Yin:  YiLab.YiLab@gmail.com
http://www.inshadowfestival.blogspot.com/



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Critique│蘇文琪《ReMove Me》│李羿璇


牯嶺街文化報 AUG 2010


《ReMove Me》是一個結合光、影像、聲效與舞蹈的作品,但大致上還是以視覺的震撼佔作品的絕大份量。有別於一般大眾對於舞蹈作品的刻版印象,表演者與光影之間在作品中的對話與相應位置、以及整體畫面的呈現,將作品在劇場中變成一趟奇幻的旅程,帶領觀眾與作品同時前進,猶如身歷其境般雀躍同時也不安。

...



Critique│以舞之名的自由跳脫│魏淑美


原文刊登於 PAR 表演藝術 2010 七月號


《ReMove Me》擺脫既定的現代舞演出框架,沒有流暢舞句與規劃好的情緒內涵,用以引發觀眾模擬、體會他人的孤獨、悲哀、荒謬等族繁不及備載種種人生情境。蘇文琪想 要與觀眾一起實實在在存在於演出的當下,舞動中的身體不是客觀意義的符號,也非編舞者或是觀眾內心欲望的投射白板,他是各種感官經驗與科技元素聚合交織而 成,與時、空同在並存,也同樣處於流轉變動之中。

...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Plus│Danse&Installation│Attention Travaux


文琪在巴黎駐村時所發表的舞蹈裝置




Tuesday, August 24, 2010

Plus│舞蹈設計│萬有引力的下午


文琪擔任舞蹈設計

2010 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
《萬有引力的下午》


這是一個獻給大人們的童話故事,關於愛、領悟與記憶。

從身上脫落的毛髮, 到網路上的一張照片,
一張舊車票,一個旅遊景點的紀念品,誰離去留下的某張便條,
儲藏室裡的舊玩具,夾在書裡的一朵壓花,
都能讓 我們重溫舊夢,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痕跡,
及屬於人與人之間那份充滿溫度的心意和回憶。
 
由廣藝基金會製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 科技中心企畫執行,國內科技藝術界首屈一指的新媒體藝術家暨策展人王俊傑教授、國內知名戲劇家馬汀尼教授及台新藝術獎首獎得主王嘉明領軍,率領資深劇場演 員林如萍、新生代劇場偶像姚淳耀,並邀請當代知名舞者蘇文琪擔任舞蹈動作設計及專業劇場工作者共同創作,嘗試一種無法定義的新式劇場演出。《萬有引力的下 午》L'Après-midi de la Gravité將於2010年9月23日-9月26日於桃園廣達總部廣藝廳演出。

《萬有引力 的下午》從現今網路世界出發,把所有的記憶化為一種「標籤(TAG)」的技術概念,並將運用各式科技技術,包括身體感測、貼圖投影(mapping)、 openframework的程式運用、調光薄膜與投影的搭配等,去激發科技表演劇場的可能性。

劇情呈現當代人際關係,描述了兩個互不相 識的現代男女,一位40出頭女人,一位是初入社會的年輕男子,他們都處於人生中某個轉折的狀態,正在尋找未來,一個是失去親人的悲傷,一個是初入社會與失 戀的茫然,透過他們,探討人如何在重重難題後,重新獨立面對自我,重新把自己拼湊起來,變得更完整、更成熟。劇中特別將重要場景設定在「奈及利亞」,奈及 利亞是全世界七成舊電視的回收國家,也是全世界雙胞胎生產率最高的國家,劇中女主角追尋意象亦在此被點出。環環相扣的主題,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相互連 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萬有引力的下午》L'Après-midi de la Gravité三場演出為廣藝基金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共同主辦之「2010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9/17-10/2為期近一個月之演出重頭戲,藝術節更 包含國際知名聲音藝術家Frank Bretschneider參與之天際線開幕演出及比利時藝術家Lawrence Malstaf與日本藝術家鈴木康広之片刻-國際數位藝術展,詳細活動訊息可上廣藝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qaf.org.tw/﹞廣藝基金會BLOG http://quantaarts.pixnet.net/blog






Friday, August 20, 2010

News│Loop Me│L'Humanité


L'Humanité (法國人權報)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Video│Avignon Off 2010│Loop Me




( Avignon Off 2010,感謝文建會影片剪輯 )

看過 Loop Me 的人們這麼說:

「突然間
我們被舞者激烈的情感表現所震懾
舞者分裂成真實的女體以及變形的女體
兩者之間產生一種差距
突然間成為一種反映
那是一種對於存在者與其鏡像的質問
我覺得將這些內涵展現為動態的表演
實在非常壯觀」

「...
我覺得非常優美
在美學上實在難以置信」


「我真的覺得我經歷了一場漩渦
...
這個表演真的令人非常印象深刻」


「當人在那裡她是如此地美麗
如此地強烈
她是如此地飽滿
...」



Tuesday, July 27, 2010

News│2010 Corps sonore 台灣發聲於亞維儂專題報導│文建會電子報

 
以下圖文來自於文建會電子報

文/ 邱崇軒
圖/ 文建會駐法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

In & Off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劇場藝術節:

亞維儂,這個中世紀時教皇居住的古城,每年七月同時進行「兩個」亞維儂藝術節,包含了法國政府籌辦的「In」和由私人社團(Association AF&C)及劇團自發性參與的「Off」。1947年由Jean Vilar所創立的亞維儂藝術節是全球最知名、規模最大的藝術節之一。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政府思考的正是如何以文化凝聚人民的向心力和振興衰落的國際聲望,於是在1946至1948三年間,投入龐大資源成立坎城影展、亞維儂藝術節以及普羅旺斯歌劇節。1968年在André Bennedetto領導下,亞維儂外圍藝術節正式確立,發展至今,2010年有超過1000個表演團隊在全城123個不同地方演出,買票入場的觀眾預計超過100萬人次(去年120萬)。1000個表演團隊中有50個來自其他16個國家,而有5個團隊參與的台灣只排在比利時(24)和義大利(6)之後,成為除了法國本地以外的第三大國外參與國,更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外圍藝術節參與團體均係自費參加,唯有台灣以扶植中小型表演團體,為開拓其國際視野,厚植其發展潛能而架構「種子平台」的國際交流政策,傾力甄選集中5-6個代表台灣參與藝術節。

連演23天23場的挑戰

2010年亞維儂外圍藝術節自7月7日大遊行揭開序幕至30日結束,這表示每個團隊在藝術節期間共要連續演出 23天23場,台灣團隊必須克服體力上的考驗更要維持演出的穩定度,因為Off的場地多為小型劇場,觀眾席離舞台近,每場演出都可能有專業人士來看,不容許差錯失準。

縱使是台灣的劇場明星團隊,到了亞維儂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貼海報、遊街宣傳變成每天的例行公事。走在炙熱的亞維儂街上,除了滿滿的遊客,還會碰到一樣也在作宣傳拉觀眾的其他團隊,各團隊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如十鼓擊樂團即在教皇宮前打鼓宣傳,吸引遊客目光。但是,藝術節持續超過三個星期,每天都有新到的遊客,唯有每天不斷地遊街宣傳,才能收到實質效益,但1000個團隊間競爭激烈,票房壓力考驗著劇團的耐力。

台灣藝術家的創作與台灣多元且進步的文化息息相關。從創作內涵來說,台灣的劇場工作者,繼承的不僅是悠久的中華藝術精粹,更受到東、西方現代劇場典範的影響,呈現出融合中西,堅持創新的特質。相對於國際藝術節場合來說,台灣劇場的優勢在於團隊的機動力及演員身體的表現力,而表演藝術又常常可以透過肢體語言突破文化與語言隔閡,打動外國觀眾。此外,台灣劇團擅於自由多元跨領域的運用各種媒介,進而整體匯融演出,確實讓視覺呈現更加豐富。

台灣團隊的演出佳評如潮

從2007年以來,台灣已連續四年推出五至六個表演節目給Off的觀眾,效益逐漸彰顯。其中有許多觀眾係已看過台灣的優秀演出,再度回流,甚至連帶促使觀賞其他不同表演。因此,台灣團隊的票房互相拉抬,成為名副其實的團體戰。文建會駐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幾年來文宣輻射網絡之廣植佈建、行政協助及專業策劃機制,都有益於台灣團隊聲勢鵲起。法國的新聞媒體給予台灣團隊極高評價,2009年對台灣演出的報導超過60篇,其中包含地方報(普羅旺斯報)、全國性報紙(解放報、人道報)、網路專業劇評、觀察家週刊、世界報部落格,以至於法國國立第二電視台、國立Arte電視台等。除了衝出票房,台灣團隊也趁著藝術節期間拓展未來的國際巡演機會。2009年到亞維儂演出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崎動力舞團和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都陸續獲得法國重要展演中心的青睞,2011年邀演計畫正洽談中。旅德編舞家孫尚綺的作品「女媧」更在藝術節結束之後,隨即應邀於2009年9月至以色列最重要的舞蹈節演出。曾在2007、2008年兩度參與藝術節的河床劇團,2008年演出後獲邀並於年初得以在法國文化部的贊助,和巴黎近郊的 Robert Desnos文化中心共同製作「惡之華」新戲,並於今年第三度榮返搬上亞維儂的舞台。

以「文化實力」走向國際

亞維儂的演出經驗對台灣團隊的經營也有一定的影響。藝術節期間,必須頻繁地面對外國記者和專業人士的評判觀點。如何凸顯自身優勢,增進和外國專業藝文單位溝通與策劃談判的能力,再再考驗台灣團隊。行政院文建會駐法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悉心經營此一平台,不僅藝術節之前置作業浩繁,期間也全員出動輪流輔助團隊,冀望透過每一次的「亞維儂經驗」,各個參與的團隊逐漸培養出獨立自主的能力。而第一次參與的周書毅與稻草人舞團、戲盒及十鼓擊樂團,也在亞維儂每日的競技中感覺到國際表演產業的龐大能量,已然萌生國際企圖心。蘇文琪之一當代舞團雖已有一些國際新世代優秀舞者之邀演經驗,然而由於到國外演出所要投入的人力、資金龐大,若非文建會和巴文中心提供的協助,僅憑多年累積的經驗,仍難促成中小型團隊或個人進入國際產創中。

郭文泰導演特別提到明年要乘勝追擊籌畫更多國外的演出,台灣的外交處境艱困,透過類似亞維儂此種國際平台的效益,不但促進實質的文化交流,讓其名聲遠播國際,更使台灣國際能見度有長足進步,同時亦反饋給我國的表演藝術界,拓展台灣的表現空間。透過亞維儂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戲劇櫥窗」,台灣團隊所展示的除了好品質的演出,更是台灣文化軟實力之具體展現。


一當代舞團《LOOP ME》
一當代舞團《LOOP ME》

以上圖文來自於文建會電子報







News│"Loop me", de Wen-Chi Su│ revue-spectacles.com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from revue-spectacles.com

Écrit par Jean-Yves BERTRAND  
23-07-2010
















Du 8 au 30 juillet 2010 à 19h35 à la Condition des soies

Durée : 0h40

D'abord la danseuse, presque immobile, devant un écran, dans un carré de lumière qui se fera plus ou moins vif...

Elle va peu à peu s'animer, et danser en suivant la bande-son, puis, à sa gauche, comme un écho ou un double de circonstance, son image à l'échelle, filmée en léger décalé...

Un étonnant duo qui - assez de matériau filmé - prendra fin quand la danseuse disparaîtra derrière l'écran, laissant à sa place...

... trois images d'elles qui vont s'animer, se répondre, suivre la bande-son au sens propre, distorsion et bruit blanc inclus !

Une expérience étonnante où la vidéo, n'étant pas de qualité HD, permettait encore de différencier l'original de ses doubles...

On frémit de ce qu'il en adviendra avec l'avènement de la 3D !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from revue-spectacles.com


Tuesday, July 6, 2010

News│表團搶曝光 跑歐美舞台打拚│中時電子報汪宜儒

 
我們是在法國打拼的一當代舞團!















以下新聞來自於奇摩新聞網,中時電子報汪宜如報導

想吸睛受關注,就需要開拓通路市場,因此,在炎夏的高熱中,台灣的表演團隊出國打拚去!從七月法國的「外亞維儂藝術節」、美國紐約的「全球舞蹈藝術節」,及八月登場的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十餘個來自台灣的表團接連在國際舞台曝光搶機會。

每年七月上旬在法國南部亞維儂城開演的「亞維儂藝術節(IN)」,今年已邁入第六十四屆。參演團體來自世界各地,內容包羅萬象,向來是國際最富盛名的展演平台。藝術節登場同時,有些未受邀演出的團體,於是會在鄰近劇院與廣場中安排演出,藉著藝術節的高人氣爭取曝光,形成了「外亞維儂藝術節(off)」。

七月八日起台灣的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河床劇團、戲盒劇團、一當代舞團與十鼓擊樂團等五個團體將在亞維儂的絲品劇院接力演出至七月底。內容有舞、有戲有鼓樂,這也是台灣連續第四年參與「外亞維儂藝術節(off)」。其中,十鼓擊樂團的《台灣風情》,將以八家將、宋江陣等民俗陣頭技藝融於鼓樂,呈現本土特色。

接著在七月十二日開跑的全球舞蹈藝術節,由世界舞蹈聯盟(WDA)主辦,是兩年一度的舞壇盛事,除了邀各國舞團演出,另舉行學術研討會。藝術節更與舞蹈評論協會合作,邀請舞評針對演出撰寫評論。今年台灣共有六組舞團參加,包括台北越界舞團、世紀當代舞團、組合語言舞團、稻草人現代舞團、安娜琪舞蹈劇場、 8213舞蹈劇場,在紐約Dance Theater Workshop發表舞作。

八月登場的第八屆德國杜塞朵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夏日舞壇盛會,今年是台灣表團首度參與。博覽會期間將有舞蹈表演、工作坊、展覽及講座等活動,與會單位常以國家或舞團為單位,各有專屬攤位展示作品資料,是舞蹈工作者與經紀人聯繫的平台,也是現代舞壇規模最大的舞蹈博覽會。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首度到這個博覽會設攤,今年是第二次,並選中了拉芳舞團、驫舞劇場與綺動力舞團參與博覽會的表演。驫舞劇場舞者周書毅《從身體出發》的獨舞照片,更將登上今年博覽會大會節目冊的封面。


以上新聞來自於奇摩新聞 網,中時電子報汪宜如報導

 

Monday, July 5, 2010

Sunday, July 4, 2010

Video│ReMove Me

News│Les artistes taiwanais déboulent à Avignon│La Revue Marseillaise du Theatre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from La Revue Marseillaise du Theatre:



Les artistes taiwanais déboulent à AvignonAprès une invitation à participer au festival In en 1998, les artistes taiwanais –représentant la jeune scène actuelle- parcourent le OFF depuis 2007 proposant au public des créations inventives et de belle facture. Chaque année, ce sont 5 compagnies qui déambulent dans les rues d’Avignon et invitent le public français à découvrir la diversité de leurs arts mêlant souvent tradition et modernité avec succès, voire offrant des créations contemporaines qui n’ont rien à envier aux créations occidentales que nous voyons défiler au Festival In chaque année. Cette année, la thématique choisie se rapporte au « corps sonore » où la danse, la musique, l’art de la marionnette et le théâtre visuel priment sur les mots même si ces derniers ne sont point absents de ces créations. Du 8 au 30 juillet, le festivalier pourra découvrir au Théâtre de la Condition des Soies (renseignements au 04 32 74 16 49 /Tarifs de 9 à 15€), sis 13 Rue de la Croix à Avignon, de jeunes artistes talentueux. Parmi les compagnies invitées, vous y rencontrerez une pléiade d’artistes aux univers composites et riches, exact reflet de la vie artistique taiwanaise bouillonnante de propositions originales.

La Scarecrow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fondée en 1989 à Taïnan, capitale historique de Taïwan, est dirigée depuis 1998 par Wen-Jinn LUO. La compagnie via la danse contemporaine propose une réflexion sur le Moi intérieur de l’homme, à 11 heures avec ‘S’ (durée 40min). “ S ”, créé en 2007 par le chorégraphe Shu-Yi CHOU, interprété par Wen-Jinn Luo, Pei-Shan Li, Han-Chieh Tso, Yu-Ting Sue, Jong-Lian Dai, est inspiré par le questionnement de Thoreau qui dans son essai « Walden and Civil Disobedience » se demandait : « Quelle sorte d’espace est celui qui sépare un homme de ses semblables et le rend solitaire? » Le «S » renvoie aux mots «solitude», «silence», «ségrégation», «séparation ». Graphiquement, il évoque la succession sans fin de mouvements contraires, la cyclicité de la vie ainsi que les infinies variations des relations humaines. Relâche le 19 juillet !

Le Riverbed Theatre, fondé en 1998 à Taïpei dont les créations, qualifiées de « théâtre total », sont de véritables tableaux vivants, efface les frontières entre arts visuels et arts de la scène. La compagnie, dirigée par Craig Quintero, présente le dernier volet de sa trilogie sur le Riz, une création aux accents surréalistes inspirée de l’atmosphère poétique des Fleurs du Mal à 13h40, Riz au lait (durée 50min). Dans cette création, interprétée par Li-Mei Chung, Jie-Fei Huang, Cheryl Quintero, Su-Ling Yeh, Joyce Ho (également scénographe du spectacle), le metteur en scène explore les noirs paysages du désir et du refoulement, là où parfois des scintillements se produisent parmi les ombres. « Riz-au-lait » reflète les trans¬formations possibles qui font que d’un seul grain de riz naissent une infinité de possibilités. (Voir article complet dans notre onglet critique),

Le Playbox Theatre, fondé en 1994 par un groupe de di¬plômés d’art dramatique de l’Institut National des Arts de Taïpei, a pour ambition d’explorer les voies du théâtre expérimental tout en plongeant ses racines dans le terroir taïwanais, en présentant des textes contemporains novateurs. La compagnie jouera à 16h45 A voyage to the Island, solo performance d’une heure, écrit et mis en scène par Shih-Hue Tu, interprété par Chung-Shun Hsieh, artiste reconnue à Taiwan pour ses prestations tant au théâtre qu’au cinéma ou à la télévision. La création raconte l’histoire d’Anne, jeune femme fascinée par Robinson Crusoé qui, dans son île du nom de Formose, nous narre les histoires de trois personnages appartenant à trois générations différentes. En imaginant et interprétant ces trois personnages, Anne espère découvrir le sens de sa propre vie, mais aussi comprendre où se situe son île dans le monde contemporain. Relâche le 19 juillet !


Le YiLab Danse, dirigé par Wen-Chi SU, chorégraphe et danseuse, anciennement membre du réputé Taipei Dance Circle, introduit et mêle les nouvelles technologies à la Danse contemporaine avec Loop Me à 19h35 (durée 40min). La création nous interroge sur les notions de répétition, de réel, de dérive, d’extinction, de communication et d’immédiateté. Comment le corps se situe-t-il dans le processus répétitif et cyclique du passage en boucle ? Comment le corps définit-il l’instant dans un environnement totalement numérique ? Elle est interprétée par Wen-Chi Su elle-même qui a été programmée aux Rencon¬tres chorégraphiques internationales de Seine-Saint-Denis en Mai dernier.

Le Ten Drum Art Percussion Group, jeune groupe musical créé en 2000, dirigé par Shih Hsieh, propose un spectacle de percussions taiwanaises entre tradition et modernité à 21h45 (durée 50min). Charme de Taiwan, interprété par Ya-Hui Chiu, Meng-Hsuan Chen, Chih-Ting Kuo, Meng-Wei Lin, Yu-Hsien Su, Cheng-Min Hsien, est une évocation de la vie de la population taïwa¬naise, des cultures aborigènes ainsi que de la majesté des paysages naturels.

Ping Pong, une exposition signée Chun Yi Chang, accompagne les propositions artistiques (ouverture 30 minutes avant chaque spectacle) tous les jours de représentations. Dans Jeter dans le vide, l’artiste taïwanaise Chun-Yi CHANG aborde la problématique de la restitution de l’image d’un mouvement dans un espace. En nous invitant à pénétrer dans l’univers de la balle de ping-pong, l’artiste Chun-Yi CHANG nous éloigne de la réalité, et des phénomènes « normaux ». Lancer à différentes vitesses II est une installation vidéo, avec matériaux mixtes, vidéo d’animation présentée en boucle.

A suivre donc cette belle programmation et ces alléchantes propositions qui vous permettront d’entrevoir un pan de la culture taiwanaise, ô combien délicieusement passionnante, tant elle est multiple, colorée, rafraichissante, et de qualité ! DVDM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from La Revue Marseillaise du Theatre.

Sunday, June 27, 2010

Loop Me│2010 Avignon Off

 
Loop Me 參與今年的亞維儂外圍藝術節,
將於 7/8~30 每晚 19:50,
Théâtre de la Condition des Soies 進行演出。

二十三場,日日不間斷的迴圈我。


↑ Loop Me  的亞維儂海報


↑ Théâtre de la Condition des Soies 地圖





↑ 官方為台灣團隊製作的文宣介紹






Friday, June 25, 2010

Critique│ 回歸素顏的可能面目│孫平

    
以下文字摘錄自於牯嶺街小劇場劇場萬花筒,原文請參閱原址。

緣起
六月初的牯嶺街小劇場,由羊喚劇場工作室打頭陣,演出創團作品《羊喚‧楊喚》非童話劇場,再接續著法國祕密集社劇團(La Communauté Inavouable)在藝文空間展出的裝置作品《(劇場的)博物館》;其後,輪番上演的還有旅歐編舞家蘇文琪/YiLab. 新作《ReMove Me》,以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法國埃梅劇團(Cie Théâtre de Ajmer)合作的新戲《孿生姊妹》。這些作品一字排開,除了都具有當代創作者走向跨界或跨文化合作的開放性體質之外,我們還注意到,即使每件作品在形式運用上都有相當飽滿的實驗力量,卻也有某種化繁入簡的相似質地或企圖,讓作品能在跨界或跨文化的激盪之中,回歸創作初衷或核心命題的主體思考。這樣的綜合特質,在每件作品之中有不同的表現語彙,讓人格外期待這些創作上,返回素顏面貌的嘗試,會有哪些可能的表現:

( 中略 )

ReMove Me
對旅歐的編舞家蘇文琪來說,身體與其存在經驗的斷裂是創作中心;她延著前作《LOOP ME》的思路,繼續找尋身體與影像在當代社會與生活之間的關係,表現感官經驗如何隨著文明與科技的進展而或退化與消失。新作《ReMove Me》從黑箱的特質為起始點,探討人工的幻覺生產與視覺假象;她認為當代人在影像中得到「動」的滿足大大高過於實際身體移動的本能。於是,感官經驗是否可能取代真實體驗?而此可能性又反應著何種存在感或危機?這樣的思路逼使蘇文琪面對身體存在與數位影音所連結的感知關係,邀請已有合作默契的數位影音創作者張永達與Puta共同發想,融合舞蹈與數位科技的形式,從心與物的辯論與藝術進程做出提問或假設。在衝擊與困惑中,蘇文琪認為她必須回歸原始狀態,讓影音不只是聲光效果的刺激,而與這一連串的思維產生形式相扣的關係;她要的身體與科技,不為求創新,而要有必需的內涵與對話。

( 中略 )

素顏的取捨
當藝術展演,在台灣,亦如世界其他角落一般,越來越走向嘉年華式的繽紛喧鬧,許多藝術家開始回歸創作的原初提問,將沈澱視為思考的必經之路,卸下濃妝去琢磨作品最貼近素顏的原貌。這樣的走向,雖並非電視娛樂節目的噱頭,然而,如同女明星卸妝之後,偶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驚艷,也當然是有女明星卸妝之後令人跌破眼鏡。於是,在佩服其勇氣之餘,回歸素顏前的基本「保養之道」還是要下工夫;如何在素顏中讓人看到質感與厚度。畢竟,化妝有技巧的作品也是要真工夫的修煉啊!


以上文字摘錄自於牯嶺街小劇場劇場萬花筒,原文請參閱原址。




 

Tuesday, June 22, 2010

Critique│「混血藝術」表演突變 也扣人心弦│聯合報何定照

   
以下圖文摘錄於聯合新聞網:
「混 血藝術」表演突變 也扣人心弦 / 記者何定照


繼舞蹈巨擘碧娜‧鮑許、摩斯‧康寧漢去年辭世,舞踏宗師大野一雄也於六月一日過世,彷 彿再度宣告表演藝術界由大師領銜的年代已近落幕。大 師漸漸凋零,新世紀的表演藝術,將擁有什麼樣新的語言?

(中略)

甫以去年「迷幻英雌」拿下本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的蘇文琪,就意識到此問題,當起北藝大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學生。袁廣鳴說,系所收到她報名時,都大吃一 驚,問道以她的舞壇地位,若想加入新媒體藝術思維,何不直接找人合作就好?蘇文琪卻說,就是不願變成A+B,才想自己投入研究。

上周蘇文琪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的「ReMove Me」,就可視為她的成績單之一。蘇文琪自承,該作源自質疑「數位藝術試圖探討大腦傳送訊息前的感知狀態,一種原始的感知狀態」的說法,在舞作中,可見蘇 文琪從彷如處於洞穴中的原始身體,在數位光線下逐漸碎片化,末了舞者走向投影機,那是融入?是挑戰?還是不得不的無奈?端看不同觀眾想法。

舞者蘇文琪的「ReMove Me」,思考空間中的身體。
圖/陳又維攝影


以上圖文摘錄於聯合新聞網:
「混血藝術」表演突變 也扣人心弦 / 記者何定照



Tuesday, June 15, 2010

Critique│ReMove Me,觀後心得匯整

 
remove me 2010 包覆所有不確定性身體的所以 / LITTLE TREE



。要把自己的身體丟進一個無以摸索的環境
。重新接收非所習常的感知

讓觀者與這表演的關係拉至稀薄
我們被放在充斥著期待,不確定性甚至是些許的不安的狀態
但我想這樣的設定是迷人的,吸引人的
因為我們要被強迫性的準備接受所有迎面而來的訊息
前段燈光與煙霧與聲音的結合段落
逐漸丟擲的感官引導
讓我非常喜歡
到了中後段,舞者出現,空調被重新開啟
聽見煙霧將慢慢的散去的聲音
漸趨強烈與快速充滿節奏性及切割性的燈光聲音控制
因為是坐在最前面的一排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舞者的動作
從頭髮手指甚至是腳尖腳趾的移動
整場演出察覺不出時間的流動形式
大概是已把所有的感知接受暫定在秉除日常安全的狀態
整件作品傳達出的不確定性的包覆狀態其實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的元素結合性也都很完整
聲音投影燈光動作近似高度操控的人工 /人為元素製造出這樣的氛圍
所以的控制都是確定的,但卻是要傳遞著極為不定且無法預知的意念
<我用力的控制身體每一個細微運動神經的去向,但這個身體其實不是我的。>
是的。我們怎能如何確定我們在使用的驅體就一定是我個人所屬的。

這讓我想到我自己對於" 身體感"的這件事
我們活著存在的單位不是一天兩天,一分一秒
而是在這些被精密計算的流逝當中
我們的動作+我們的身體,
喝了一杯水--
打開了這扇門--
閱讀了一行文--
存在就是不斷的堆疊著所有微小的動能
我用我充滿溫度的行為去充斥著我的存在
因為我決定延展出了一個動作或是停頓
所以我用了這動作去充盈了所有時間
而時間段只是去標示"這個我"是確實存有的


大體來講是令人感受喜歡及驚豔的
也許在很多的展出聲音或視覺科技的作品之間是可看出相似性的
但要把自身放在近距離的方式去體驗仍是讓人深刻
整場演出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會後座談吧 我想
聽不見我想要的東西
但誰叫我不發問呢

另一個問題是中後段節奏漸變加快
投影光束將小劇場的空間切割與投射在舞動的舞者身上
製造出有強烈科技觀感的畫面效果
用畫面兩字
是覺得這樣的呈現方式似乎被太靠近在平面視覺的感受範圍
如果能多一點與整體空間的互動或是產生突破
說不定能再次打破我們熟悉的觀看刺激

( 以上文字來自於 LITTLE TREE )

Saturday, June 12, 2010

ReMove Me│歐洲小酒館風│張永達拍攝


歐洲小酒館風之 ReMove Me
 

< Photographed by 張永達 >

Critique│評一當代舞團《ReMove Me》│于善祿

  
以下文字來自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于善祿的部落格 LULUSHARP


時間:2010年6月11日,週五19:30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
演出:一當代舞團《ReMove Me》
概念/舞者:蘇文琪
聲音:張永達
影像:葉士敬
燈光:劉柏欣

我 想我還是從我在演後座談會上所分享的心得寫起,我當時說在這整個很高度設計、高度科技、高度精準的作品結構當中,我覺得我對那段舞者(蘇文琪)與影像的切 合最為感動,不論是影像創作者葉士敬所說是他以影像在追蘇文琪的舞動,或者是我所認為的舞者以眼睛的餘光在調控自己舞動的肢體是否有搭配到符合身型的影 像,那種影像和肢體搭疊的偶爾不精準感,其實才是我真正感動的部分。在如此高度科技感的作品之中,尤其是葉士敬設計了大量的數位影像,可是卻用低度科技的 手搖方式在控制追蹤舞者的影像角度,這種手工感,相對於這群科技藝術思維的人工自然創造者,「手工」(handmade)相對於「人 工」(artificial),竟成了難得的審美經驗上的人性溫度。

至於一進場就陷入濃濃的煙霧瀰漫之間,好一陣子,觀眾只能看到燈光在 煙霧之間變換顏色,耳朵聽到一絲絲的喘息聲,視覺上強烈的朦朧感,造成許多觀眾的稍稍不耐,失卻了焦距,我覺得這是一種混沌模糊的詩意,一種視覺的陌生 化,激起其它感官的敏銳度,耳朵更會去聽任何一個細微的聲響,鼻子會想聞聞煙霧的味道,原本感覺有點悶熱,過了一陣子,我的右後方傳來陣陣風扇所吹送出來 的風,為了要將煙霧吹散,以便下一段表演的進行,甚至眼睛在煙霧之中隱約地看到一個人形(即舞者蘇文琪)之後,就會將視線不斷地聚焦在該人形,會想要看得 更清楚些。然後燈光漸暗,煙霧漸漸吹散,舞台後方開始有道移動的光芒,我的眼睛、人形位置、光芒燈源,三者成為一組參考座標系:我的眼睛位置和光芒燈源基 本上為不動座標,我發現人形黑影和光芒燈源之間的距離時遠時近,我因此可以斷定,在煙霧當中或在黑暗之中,人形正在左右地細微移動,漸漸驅動,進而舞動, 光與影像和舞者的身體相互地雕塑著,非常具有未來感與科幻感。

整體概念是從混沌模糊到聚焦精準的一系列過程,如同宇宙與人生的演變進程; 另外,就是看到身體與數位藝術所創造的空間(人工自然)之間的交互狀態,身體當做屏幕,影像在上頭流竄,或者舞動的身體背著光,阻擋了光的直線進行,雕出 各形各狀的舞動黑影,而環繞的聲響與聲音藝術則包覆或滲透了這所有,這些物質性、非語言、低感性的媒介(包括舞者的身體),竟創造出高度的詩意,包括觀 眾,一切盡在不需言語的詩意之中。

以上文字來自於于善祿的部落格 LULUSHARP


Thursday, June 10, 2010

ReMove Me│排演劇照,先睹為快


(photographed by 陳又維)
 
(photographed by 陳又維)
 
(photographed by 陳又維)




Wednesday, June 9, 2010

ReMove Me│蘇文琪邀請你一起身歷其境


《ReMove Me》結合舞蹈、聲音與影像等表演形式,
是YiLab.(一當代舞團) 首次獨立公開發表的作品。

這個作品從2009年洞穴與暗箱的概念出發,
經由不斷的累積重複再累積逐漸長成現在的樣貌。

或許這還不是一個百分百完美的作品,
但它絕對能夠撼動每一位觀眾的感官神經,
帶動每個人對於數位藝術與表演形式的重新思考。

本周6/11~6/13《ReMove Me》將在牯嶺街小劇場全球首演。
並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蘇文琪、張永達、葉士敬等三位創作者進行演後座談。
主持人:孫平 
與談人名單如下:6/11 19:30 王墨林
6/12 14:30 姚仲涵
6/12 19:30 袁廣鳴 吳季璁
6/13 14:30 王福瑞
期待各位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

目前首演場票劵已售完,建議大家可以來觀賞六日場次。

Tuesday, June 8, 2010

Thursday, June 3, 2010

News│聚光燈下In the Spotlight│PAR 表演藝術雜誌 Jun. 2010 (#210)

 
第210期 (2010年6月) 的 PAR 表演藝術雜誌有一篇蘇文琪的專訪。以下圖文摘錄自 PAR 表演藝術雜誌網路版線上先讀為快,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進一步閱讀該雜誌的全文專訪。

聚光燈 下 In the Spotlight

蘇文琪 為生命解惑而創作 -- 舞蹈不是唯一的出口

文 字:周倩漪 / 攝影:林鑠齊


















「我喜歡當舞者,也喜歡做自己的作品。」蘇文琪認為當舞者挺自由,單純地將身體照顧好、享受表演的感覺就行了。而生命的各個階段「有些想法需要解決,所以編舞。」她不是為了編舞而編舞,而是生命中出現疑惑與衝擊,為了找出路,因此需要編創,運用身體甚至其他媒材來導引開解生命之惑。
 

YiLab.《ReMove Me


6/11~12  19:30
6/12~13  14:30
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人物小檔案

▲輔仁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曾為光環舞集舞者,赴歐後加入比利時靛體舞團(Kobalt Works),目前同時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2001年起陸續發表獨舞,包括Etres Seule、《轉》、WoMan、《迷幻英雌》(共同編舞與舞者)、Loop me(舞蹈科技表演)等。
▲2010年5月以作品《迷幻英雌》獲第八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甫於五月初榮獲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的蘇文琪,去年以作品《迷幻英雌》驚豔表演藝術圈,張力十足的肢體叫人眼睛一亮,觀者紛紛交頭接耳:「台灣也有這樣的舞者?」

不同於其他專注於舞蹈之路的舞者,蘇文琪當過一段舞蹈的逃兵。雖然國高中一路就讀舞蹈班,從一開始浪漫嚮往當芭蕾伶娜,到活在周遭人對舞蹈班的特殊眼光中,層層期望讓她只想逃。當高中老師問:「你對未來的想法是什麼?」她只說:「我要成為普通的大學生。」上了大學,她主修法文,拋棄舞蹈,快樂地學語文,快活地玩社團,自主地決定生活,吉他社、登山社、爵士舞蹈社、系學會活動、辦聯誼玩遊戲,結結實實地玩了兩三年。

在歐洲遭遇思想與身體語彙的撞擊

大三時,蘇文琪突然地、本能地想要認真動一動身體,不是當作生涯志業,也不是想回到過去,「我想要回歸身體,找回自己的身體是怎麼回事。」光環舞集藝術總監劉紹爐是她讀嘉義女中時的舞蹈教師,所以她時常到光環舞集幫忙貼地板做雜事,到了大三下學期,她重拾舞蹈,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光環的舞者。但學法語的她一直想去歐洲遊歷,與光環舞集巡演時總是好奇「其他國家的舞者在做什麼?」二○○一年,蘇文琪隨著光環舞集到新加坡藝術節巡演時,遇到了比利時靚體舞團總監倫茲(Arco Renz),蘇文琪加入舞團,長年在歐洲工作。兩人後來成了男女朋友,共同創作了《迷幻英雌》。

就讀嘉女時,劉紹爐教現代舞與即興舞蹈,而光環時期也是她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階段。蘇文琪表示,在歐洲發現舞蹈語彙非常多,光環的身體語彙僅是其中一種,她不斷擴展認知身體的不同詮釋:「個人與身體具有多種關係,不是制式的關連。」蘇文琪開始認同與發掘身體的個體性。剛到比利時工作,是相當衝撞的經驗,例如在光環都是在地板上跳舞,倫茲則多是站著跳舞。蘇文琪盡量符合倫茲的期望,甚至否定過去所學,東西方身體技巧不斷地在衝突與相適應間撞擊。「在思想上受到衝擊,在身體上是無法承受的語言。」蘇文琪後來在教堂的沈澱中體悟不應否決自己的語彙和背景,她喚醒過去的感覺,融入倫茲的舞蹈,重新尋找到自身的整體平衡。

在光環舞集與靛體舞團的身體創作環境相當不同,前者長期而緊密地訓練出厚實、深入的身體能力,後者則為聚在一起三個月,研究、討論、激發概念、創作新舞。她這麼形容:「在光環好比當尼姑,與生活和世界隔絕,抱持著出世態度,到歐洲工作像是走出寺廟,練習如何將尼姑功與社會溝通!」工作迄今,蘇文琪雖捨棄了光環的部分方法,但劉紹爐一套基本的暖身方式,她卻是一直做到現在不曾間斷。當創作自己的作品時,蘇文琪又會拋掉某些倫茲的方式,加入自己的語彙。「作品的研究過程涵蓋許多領域與媒介,而不是僅有身體。」然而思維必須回到感官,這讓蘇文琪每次都有新發現:「我看到作品的嚴肅性,它可以是大的議題或話題,在思考上一環扣一環,舞蹈和燈光概念打破原有的框架。」從台灣的制式教育長大,思維固定,到歐洲卻體驗到「個人」的重要性,藝術家的堅持和自我風格強烈無比。

編創是為生命中的疑惑找出路


「我喜歡當舞者,也喜歡做自己的作品。」蘇文琪認為當舞者挺自由,單純地將身體照顧好、享受表演的感覺就行了。而生命的各個階段「有些想法需要解決,所以編舞。」她不是為了編舞而編舞,而是生命中出現疑惑與衝擊,為了找出路,因此需要編創,運用身體甚至其他媒材來導引開解生命之惑。在歐洲,生活層面與創作層面,她都遇到自我認同——如身分、文化背景、「個人」代表什麼——及文化認同的劇烈衝擊。而在台灣,她也面臨如何應用各種媒介來找尋出口的需要。光用舞蹈不行嗎?「舞蹈帶給我許多麻煩!」蘇文琪談到真實的歷程,跳舞對她來講,雖有美好的一面,但遇到生活低潮時,她甚至質疑舞蹈到底能帶給她什麼。二○○八年,她得到文建會補助赴巴黎駐村,展演之外相當自由,她休養生息,將身體的使用降低至生活中最低的部分。她說,舞者對身體通常會有罪惡感,深怕一天不練會退步,她卻質疑:「那個罪惡感是什麼?」蘇文琪就這麼讓自己觀察與生活著,處在某種漂浮的狀態,但這種漂浮,這種開放性,卻將她生命帶入另外的契機。


以上圖文摘錄自 PAR 表演藝術雜誌網路版線上先讀為快,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10期



Tuesday, June 1, 2010

Critique│Loop me de Wen-Chi Su│Paris-Art.com

文琪在巴黎首演的 Loop Me,獲得 Paris-Art.com 的評論,
原文摘錄如下:



Par Smaranda Olcèse-Trifan

Loop me de Wen-Chi Su
Reproductibilité mécanique − numérique du côté de Wen-Chi Su qui s’attache à l’image (fidèle, trouble puis défaillante) pour faire émerger des questions sur la présence et la temporalité du corps dansant. Un écran constitue la toile de fond de sa danse, d’abord fluide, toute en lenteur. Un rayon de lumière perce un cadre dans le cadre, une main bouge an ralenti, étrange − étrangère au corps qui se laisse sentir, densité dans l’obscurité. Cet écran va ensuite accueillir aux côtés du corps son image en taille et temps réels. Cette image est légèrement floue et pixélisée et en cela même elle sert le propos de la chorégraphe, faisant signe vers une présence atténuée, différée avant même que le décalage ne se produise, aura lointaine, toujours sur le point de se perdre.

Le décalage intervient, finit par évincer de manière inexorable le corps du dispositif. Ses images saccadées, brûlées, envahies et finalement chassées par la neige électronique dansent. C’est une danse hallucinatoire, impossible, irréelle, née des manipulations qu’un vidéaste performe en direct au sein même de la structure du mouvement, — accélérations et ralentis dans une même séquence — dont la temporalité se retrouve éclatée.

以上文字來自於 Paris-Art.com (above words come from Paris-Art.com)

Friday, May 21, 2010

News│結合電音錄影,蘇文琪獨舞法國演出│中央社報導




以下文字來自於
奇摩新聞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19日專電
 
台灣舞者蘇文琪應邀在塞納聖丹尼斯國際舞蹈節演出Loop me獨舞,結合電音創作和錄影裝置,舞者與她的多重影像同時出現舞台上,舞者展現的力度和技術質感張力十足。

大巴黎地區塞納聖丹尼斯(Seine Saint Denis)年度舞蹈節訂名為「國際相會」,今年邀請15個不同國家編舞者展現新作。這個舞蹈節定位為年輕新風格,不怕挑戰觀念及新舞蹈語言。

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推薦下,剛在國內以「迷幻英雌」舞作獲台新藝術獎的蘇文琪作品Loop me獲選到舞蹈節作一場演出。長度43分鐘的Loop me 18日晚與在法國、比利時兩國都活躍的編舞杜諾耶(VincentDunoyer)舞作分別安排作上下半場演出。

蘇文琪舞蹈肢體力道強勁,與張永達創作電音和葉堅步設計的錄影裝置共同演出。舞者本人和舞者錄影投射裝置一起出現舞台,共舞、重疊、錯置、影像舞者重複不斷重複動作、影像跳動、舞者不知身在何處。真實或虛擬舞者顯現、隱去,音樂持續在低調騷動中督促觀眾繼續期待。

許多舞蹈界人士前來觀賞,法國編舞尚歐瑞表示,很喜歡蘇文琪的舞蹈,尤其看她運用影像一起跳舞,有其難度,但她呈現的效果很好。泰國編舞黃大徽說,蘇文琪身體力量很強,真希望看到她能再多展現肢體。

下半場演出杜諾耶作品「再一次」(Encore),舞台上有5名舞者,舞蹈作品呈現完全不同於蘇文琪。編舞者要求觀眾以不同方式看待舞台上舞者、舞蹈,舞者動作讓觀眾彷彿看見所熟悉的大作品,但舞台上呈現又一直要打破觀眾對舞蹈的期待。觀念式的表演,顯現出這個國際相會舞蹈節的特色。

主辦單位在演出結束後,舉辦小型酒會,讓觀眾和舞蹈專業人士自由交換意見。對於兩相迴異的節目安排,眾人討論熱烈。


以上文字來自於奇摩新聞




Thursday, May 13, 2010

ReMove Me│YiLab. 2010 年全新作品│世界首演


繼《Loop Me》,YiLab. 2010年全新作品。

蘇文琪×張永達×葉士敬 ,
舞蹈× 聲音×影像,
聯手裝置虛擬世界裡的似是而非。




「… 在漆黑小室的密閉窗上開一圓孔,置入一片稜鏡,
圓孔射入的陽光會折射於小室對面的牆上, 形成有顏色的太陽幻像...」
-  光學 牛頓



延續《Loop Me》關於身體、複製影像與現場性的思辨,
《ReMove Me》將探討在虛擬感官的世界中,身體如何存在。


不存在於眼前的資訊,是否為記憶拼圖的表象?
全面感知的世界,僅只為一場身歷其境的幻覺...


6/11-6/12 19:30 Fri-Sat
6/12-6/13 14:30 Sat-Sun
牯嶺街小劇場
票價 500 元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02-33939888
購票優惠:學生憑證購票9折 
5/23前購買4張以上可享8折優惠!




Wednesday, May 12, 2010

News│Article from Les Inrockuptibles (Mercredi 12 mai 2010)


在五月十二日出刊的 Les Inrockuptibles 週刊雜誌中,由 Fabienne Arvers 撰文報導蘇文琪即將在巴黎聖德尼舞蹈藝術節演出的舞作 Loop Me,介紹舞者與其複製影像之間的關係,數位時代形成的相關議題。

a article written by Fabienne Arvers from Les Inrockuptibles (in French):



Les Inrockuptibles (Wikipedia) 是一本法語文化雜誌,於1986年創刊。創刊時是以月刊的型式,主要介紹搖滾音樂;自1995年起,改以週刊形式發行,報導內容也擴及其他領域包含電影、書籍、社會...等等。

Loop Me│巴黎聖德尼舞蹈藝術節 Rencontres Choregraphiques internationales de Seine-Saint-Denis

   
YiLab. 舞作 Loop Me 受邀參加巴黎聖德尼舞蹈藝術節 (Rencontres Choregraphiques internationales de Seine-Saint-Denis ),將於今年五月在巴黎展開演出。

日期: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時間:20 : 30
地點:
Espace Michel-Simon / NOISY-LE-GRAND
36, rue de la République 93160 Noisy-le-Grand
http://www.espacemichelsimon.fr
01 49 31 02 02

訂票資訊:
塞納聖丹尼斯‧國際編舞家藝術節
www.rencontreschoregraphiques.com

Tel: 01 55 82 08 01
Email: reservations@rencontreschoregraphiques.com

購買《Loop Me》票券者同時可觀看 Vincent Dunoyer 的作品


Loop Me from Rencontres chorégraphiques on Vimeo.

Ticket / Contact:
Ping Sun / Pampas Pro: ping.pampas@gmail.com
01 55 82 08 01 or reservations@rencontreschoregraphiques.com
http://www.rencontreschoregraphiques.com/2010/wen_chi_su-c233



Tuesday, May 11, 2010

News│第8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YiLab. 蘇文琪獲得第8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以下文字來自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第8屆台新藝術獎」百萬藝術大獎得主 5月1日盛大揭曉

年度視覺藝術獎:

許淑真、盧建銘策劃《植物新樂園:從菜園中誕生、河岸阿美的物質世界個展》

年度表演藝術獎: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膚色的時光》

評審團特別獎:

蘇文琪《2009年臺北藝術節 -《迷幻英雌》》

第8屆台新藝術獎百萬獎金得主已於 5月1日在台新金控二樓元廳盛大揭曉 ,眾所矚目的「年度視覺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及「評審團特別獎」分別由許淑真、盧建銘策劃的《植物新樂園:從菜園中誕生、河岸阿美的物質世界個展》、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膚色的時光》、蘇文琪《2009年臺北藝術節 -《迷幻英雌》》獲得。巧合的是今年的頒獎典禮,恰好由得獎團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簡稱莎妹)企畫與製作,因此,當現場大獎揭曉為莎妹的那一刻,現場熱烈的氣氛深深撼動了在場的每位來賓!本屆頒獎典禮由台新基金會新上任的董事長鄭家鐘先生代表致歡迎詞,而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先生,則以台新基金會創辦人的身份,在典禮上與貴賓揮手致謝;貫穿全場典禮的主持工作由愛樂電台主持人高劭宜,及舞台劇演員陳金煌擔任。

首度頒發的是獎金一百萬的「年度視覺藝術獎」,由許淑真、盧建銘策劃的《植物新樂園:從菜園中誕生、河岸阿美的物質世界》一舉拿下,評審們一致認為這部作品:在台灣藝術界帶出豐富的議題,他們以藝術家角色持續介入社會,將參與過程的各個面向加以藝術的整理,這種模式確實開拓了台灣藝術家角色的另一種定義。而他們整個創作計畫與行動是極具企圖的,他們期待在台灣的中產品味之外,建構另一種品味體系,與阿美族群結合,使這個企圖更落實在實土環境中。許淑真、盧建銘和原住民部落合作,謹守藝術家本份的參與,在阿美族傳統文化和藝術家角色中,他們也建立了漢人參與原民社會的一種模式。

緊接著頒發同樣是獎金一百萬的「年度表演藝術獎」,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作品《膚色的時光》獲得,評審們認為:透過一群經驗純熟、默契十足的合作班底,王嘉明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創意群,成功完成了藝術及市場上的雙重挑戰。『膚色的時光』展現了整體藝術視野,從劇本、舞台設計、多媒體、聲音到表演,皆有效的被執行,概念及手法創新、統合而完整。所呈演的主題敏銳扣合了台灣新世代的心理及品味,顯露編導對文化現象的絕佳掌握能力,為疏離當代劇場的年輕觀眾找回擁抱劇場的審美魅力。

最後頒發的是獎金三十萬的評審團特別獎,在大家的引頸等待下,由蘇文琪《2009年臺北藝術節--《迷幻英雌》》奪得,評審團表示,該作品強烈展示了關於藝術本質的思考,從身體、時間、空間的思考面向,向表演者自身及觀眾同時提問。表演者具有極大動能,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創造了極大表現,黑暗中持續進行的演出,為舞蹈呈現了罕有的視覺及聽覺感受。長達六十分鐘不間斷的獨人表演,讓觀眾體驗到當下到遙遠世紀的存在感,表演的細節在時間的長度裡堆疊累積,同時爆發能量。蘇文琪的作品不僅風格強烈、形式獨特,而且展示了未來創作高度的預期性。其所意欲探索與發展的主題,勢必被持續關注與期待。

延續往例,台新基金會也策劃了第8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展」,自4月24日起至6月6日止,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提供社會大眾認識台灣當代藝術最新輪廓的絕佳機會。今年「第八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首度走出台北,於滿載人情味與建設力旺盛的高雄展出,這同時也是「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第一次進駐大型美術館。展覽由台新基金會藝術總監李玉玲策劃,視覺概念以同「第八屆」的數字“8”平躺,與數學符號∞無限度作為意象主軸,以此傳達藝術的多元創意和跨越疆界的性格。今年入圍特展最大的特色,在全然開放的挑高空間裡,這十五項入圍作品的展出,既保有原本作品的獨特個性,同時仍有脈絡的產生;因場域及空間的不同,使得藝術家們的創作,必須在高美館的空間進行一場新的對話,甚至重新詮釋自己的作品。配合本屆入圍特展的舉行,在展覽期間推出了多場既豐富又多元的周邊活動,包括當代藝術的趨勢論壇;也有適合親子動手繪製專屬親子裝的彩繪工坊;而高雄的好山好水當然不能缺席,『藝路樂逍遙,自行車一日遊』要帶大家騎著單車,上路看展去! 這是專為此次入圍特展量身訂做的自然與文化行程,邀請您踩著單車沿著愛河,深度認識高雄的各個好藝景點。「拋開Book思藝列車」,則是特別專車前往高雄偏遠的學區,邀請小朋友暫時放下書本、走入美術館,進入藝術家的奇藝世界!

以上文字來自於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Friday, April 2, 2010

Loop Me│About



L'ici n'est plus, tout est maintenant. (Paul Virilio)

“Loop” is a command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allowing set content to repeat itself continually.


Feedback is a biological or mechanical process and mechanism. When an incident happened in the past affects the same incident in the present or the future, the incident itself will thus form a loop of this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his is what we call “ self-feedback”. Positive feedback means that the loop system is self-enhancing, while negative feedback is self-deminishing.

When image, sound and dance is each looped in its own and others simultaneously, how do they cope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s, in the same time but different spaces?

Thursday, April 1, 2010

Loop Me│演出記錄


受邀演出

巡迴
October 3~4, 2009 關渡藝術節

首演
May 15~17, 2009  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形影相析(/晰)

Loop Me│關於


L'ici n'est plus, tout est maintenant.

此地不在,一切都是此時此刻


迴圈 (LOOP) 是電腦程式中的一項指令,意指允許設定的內容自行重複不斷的執行。

回饋 (Feedback) 是一個生物或機械的機制與過程,當過去發生的事件影響當下或未來相同的事件,此事件本身以因果循環關係形成一個迴圈系統,我們稱此事件"回饋自身" ,正面的回饋 (Positive Feedback) 表示此迴圈系統可自我增長,負面回饋 (Negative Feedback) 即自我消弱。

當影像/聲音/舞蹈三者處於自己與彼此的迴圈系統,如何處理現場彼此間正面/負面的回饋? 如何分處不同空間,卻共享同一時間?




「現代的社會中, 儀式的重複與複製成為全世界全文化的宿命, 所有的事都可自我重製。首都/商品/科技/藝術, 甚至進步本身到最後也可自我複製, 這裡也包括了一直不斷的被重複摧毀的所有事, 難以再快速有效的被再次複製」

~ Boris Groys “宗教即媒體”
節錄


當影像以不斷的迴圈功能展現自我複製的本質時,現場的舞蹈是否也可自我重複?

部份的錄像作品跳脫傳統電影敘事概念,其觀賞的經驗更接近於平面繪畫。平面繪畫以一個單一畫面,構成不同空間與時間的觀賞與想像。在這作品中,舞蹈做為一件空間中的裝置作品,藉由影像建構平面繪畫中的觀賞經驗。

Loop Me 創作過程中探討的問題有:重複性、真理、脫序、消失、溝通、現場性...等。身體如何在這複製的過程與迴圈系統中與自己共存?身體如何在數位環境中定義當下?


工作人員
概念: 蘇文琪
聲音: 張永達
影像: 葉堅步
燈光設計: 蘇文琪 / 陳怡仲
編舞/ 舞者:  蘇文琪
舞台設計: 蘇文琪
服裝設計: Arco RENZ
協力製作: 孫平